魏晉時期盛行玄學,被称为“魏晋玄学”。当时,佛教剛傳進中國,許多人都把佛教當做是“玄學”來看待。到了隋唐時期,佛教傳進來的經典多了,佛學觀點慢慢地清晰起來。尤其是唐玄奘把《瑜伽師地論》等三百多部經典傳進中國,翻譯成中文之後,中國的唯識宗以及中觀論都慢慢地被人們所認識,把佛教一些主要的思想傳進了中國。而佛教更以其所具有的独特的哲学观、宇宙观,以及与中國傳統哲学心法的远端聯系,最终为中华民族所接受和研习,因此,这一时期就稱為“隋唐佛學”。
華夏文明的發展,最終儒家思想佔據了主導地位,以天地人三才和諧共處,入世做人為最高準則,因此就有了“子不語怪力鬼神”一說。而以“教外別傳,不立文字”的禪宗在中國大地的展開,把 佛祖所教導的“心法”傳進了中國。而禪宗的“心法”正是和“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執厥中”不謀而合。禪宗也因此成為比較適合中國廣大民眾學習的佛教流派。
由是,佛教和中國的道教、儒教、玄學相互之間的蕩磨,摩擦,激励,重合點多,佛教就順理成章地發展起來。
從而也說明了人類的哲學思想的形成,而且在全世界的傳播,它有一定的流傳的過程、流傳的方式,人們有一個掌握的過程、掌握的方式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