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楼主: patricia

佛学宝典《大藏经》简介

  [复制链接]
光萍 发表于 2016-1-9 10:21:30 | 显示全部楼层
大藏经,是将一切佛教典籍汇集起来编成的一部全集。起初叫作“一切经”,后来定名为“大藏经”,“藏”有“保藏”的意思。因其内容十分广泛,故称“大藏经”,又称“藏经”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明霞 发表于 2016-1-9 10:23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现在,在佛教的诞生地印度次大陆,佛教原典已荡然无存。佛教一些重要典籍却借助汉文译本保存了下来,流传及作者时代历历分明,这是中国文明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xiaori5002 发表于 2016-1-9 16:52:44 | 显示全部楼层
“经”是佛教为指导弟子修行所说的理论;“律”是佛教为信徒制定的日常生活所应遵守的规则;“论”是佛教弟子们为阐明经的理论的着述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小米乐 发表于 2016-1-10 08:29:25 | 显示全部楼层
佛学宝典《大藏经》简介

  大藏经,是将一切佛教典籍汇集起来编成的一部全集。起初叫作“一切经”,后来定名为“大藏经”,“藏”有“保藏”的意思。因其内容十分广泛,故称“大藏经”,又称“藏经”。其内容主要由经、律、论叁部分组成,又称为“叁藏经”,分别称为经藏、律藏和论藏。“经”是佛教为指导弟子修行所说的理论;“律”是佛教为信徒制定的日常生活所应遵守的规则;“论”是佛教弟子们为阐明经的理论的着述。此外还包括印度、中国的其他有关佛教史、佛教理论研究的专着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小米乐 发表于 2016-1-10 08:30:47 | 显示全部楼层
在佛教东传两千年间,其经典经过历代的翻译、流通,数量日益增多,但最后汇集、编纂成“藏”的却屈指可数,国内可考的不过十余次(宋及辽金八次、元二次、明四次、清一次);国外可考的,高丽叁次,日本七次。我国第一部刻本汉文大藏经《开宝藏》,是公元971年宋开宝四年刻本。此后,历宋、辽、金、元、明、清几个朝代,一千年间先后有各种官刻、私刻版本二十余种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小米乐 发表于 2016-1-10 08:31:50 | 显示全部楼层
在佛教典籍的翻译过程中,佛教中大量的思想概念已经转换为中国人能够领会的语言,创造出大量沿用至今的词汇,诸如“世界、宇宙、教师、真理、实际、坚持”等。其中作为汉文音韵学的四声,已成为今天普通话的重要标准。另外,对于汉字印刷字体的演变和最终确立,历代《大藏经》的刊刻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第一部《大藏经》是由赵匡胤倡导完成的,以其年号命名为《开宝藏》,它的刊印开创了中国大型典籍汇编的先河。在汉文大藏经的影响下,后来又有藏文、蒙文、满文版的《大藏经》的刊印。日本和朝鲜半岛也开始刊印他们的《大藏经》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hncsvcm 发表于 2016-1-10 09:06:50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1# patricia
“经”是佛教为指导弟子修行所说的理论;“律”是佛教为信徒制定的日常生活所应遵守的规则;“论”是佛教弟子们为阐明经的理论的着述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小米乐 发表于 2016-1-11 08:32:01 | 显示全部楼层
 现在,在佛教的诞生地印度次大陆,佛教原典已荡然无存。佛教一些重要典籍却借助汉文译本保存了下来,流传及作者时代历历分明,这是中国文明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 国内刻本 宋开宝刊蜀本大藏经简称开宝藏或蜀本藏。这是中国第一部刻本大藏,现在无全本,流传的零卷也极少。《佛祖统记》卷四叁宋太祖开宝四年(971)记云:「敕高品、张从信往益州雕大藏经板」。又太宗太平兴国八年(983)记云:「成都先奉太祖敕造大藏经,板成进上。」据《北山录》卷十注及《佛祖历代通载》卷一八记其板数凡十叁万余板。日本《元亨释书》卷一六记日本一条天皇永延元年(987)奝然齎此藏经还日本,当时总数5048卷。云其后屡经添补,最后积至 653帙,六千六百余卷之多。装潢全是卷子式,每板23行,每行14字或15字。《佛祖统记》卷四五真宗天禧叁年记:「十一年东女真国人贡,乞赐大藏经,诏给与之」又卷四六仁宗嘉佑叁年记:[西夏国奏国内新建伽蓝,乞赐大藏经,诏许之。」是知此藏在当时流布区域颇广。

  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小米乐 发表于 2016-1-11 08:32:46 | 显示全部楼层
宋婺州开元寺大藏经婺州是今浙江金华县。此藏今不传。仅杨亿《武夷新集》卷六有太宗至道初于婺州开元寺印大藏之说而已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小米乐 发表于 2016-1-11 08:35:49 | 显示全部楼层
宋契丹本大藏经即是辽国所刻,简称契丹藏或辽本大藏(按:近年在山西应县木塔发现少数残卷)。其开雕年月,据辽僧觉苑《大日经义释演秘钞序》云:「自我大辽兴宗御宇,志弘藏教,欲及遐迩,敕尽雕镂,须人详勘。」《高丽史》卷八云:「文宗十七年癸卯(即辽道宗清宁九年,宋仁宗嘉佑八年,公元1063)叁月契丹送大藏经至,王备法驾迎于西郊。」由此可以考知契丹藏始刻于兴宗,而完成于道宗之初。《金石萃编》卷一五叁载志延《阳台山清水院创造藏经记》云:「印大藏经凡五百七十九帙。」比宋开宝藏之480帙实增加97帙。日本《东文选》卷一一二所载释宓庵《丹本大藏庆赞疏》称其「帙简部轻,函未盈于二百;纸薄字密,册不满于一千;殆非人功所成,似借神巧而就」。可以推测契丹本大藏,一部分是小字密行的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gxxhz2010 发表于 2016-1-11 09:02:42 | 显示全部楼层
大藏经,是将一切佛教典籍汇集起来编成的一部全集。起初叫作“一切经”,后来定名为“大藏经”,“藏”有“保藏”的意思。因其内容十分广泛,故称“大藏经”,又称“藏经”。其内容主要由经、律、论叁部分组成,又称为“叁藏经”,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gxxhz2010 发表于 2016-1-11 09:04:24 | 显示全部楼层
在佛教典籍的翻译过程中,佛教中大量的思想概念已经转换为中国人能够领会的语言,创造出大量沿用至今的词汇,诸如“世界、宇宙、教师、真理、实际、坚持”等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gxxhz2010 发表于 2016-1-11 09:08:29 | 显示全部楼层
现在,在佛教的诞生地印度次大陆,佛教原典已荡然无存。佛教一些重要典籍却借助汉文译本保存了下来,流传及作者时代历历分明,这是中国文明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 国内刻本 宋开宝刊蜀本大藏经简称开宝藏或蜀本藏。这是中国第一部刻本大藏,现在无全本,流传的零卷也极少。《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hanzhiquan 发表于 2016-1-12 09:46:35 | 显示全部楼层
大藏经,是将一切佛教典籍汇集起来编成的一部全集。起初叫作“一切经”,后来定名为“大藏经”,“藏”有“保藏”的意思。因其内容十分广泛,故称“大藏经”,又称“藏经”。其内容主要由经、律、论叁部分组成,又称为“叁藏经”,分别称为经藏、律藏和论藏。“经”是佛教为指导弟子修行所说的理论;“律”是佛教为信徒制定的日常生活所应遵守的规则;“论”是佛教弟子们为阐明经的理论的着述。此外还包括印度、中国的其他有关佛教史、佛教理论研究的专着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内心謙下 发表于 2016-1-12 17:29:47 | 显示全部楼层
现在,在佛教的诞生地印度次大陆,佛教原典已荡然无存。佛教一些重要典籍却借助汉文译本保存了下来,流传及作者时代历历分明,这是中国文明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灵馨荟萃

GMT+8, 2025-10-6 22:49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