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楼主: patricia

慧净、净宗法师虽打着善导流旗号,但终究承认在弘扬本愿法门 (2014-09-15 12:30:28)

[复制链接]
无垢人 发表于 2015-12-9 08:44:07 | 显示全部楼层
【亲鸾大师】曰:闻者:众生闻佛愿生起本末,无有疑心。
觉如上人曰:此本愿之三信者:至心、信乐、欲生是也,正是愿成就文中所说之闻其名号,信心欢喜,乃至一念。就此文而言:凡夫往生之得否,乃至【一念发起之时】分也。(《改邪钞》)

本愿中有三信,其中心是信乐。至心是三信之体,收于名号,成金刚信;欲生是敕命,而显示于回向;中间之信乐是决定往生报土之真因。而欲生之体是信乐;信乐之体是至心;至心之体是名号。此等法门,【《教信行证》】之信卷有详细说明。

日本振兴净土教之【法然上人】以第十八愿为念佛往生愿,以一愿建立而终生教化;相承法然上人之【亲鸾大师】以本愿为至心信乐愿,以五愿开示而敷演《教行信证》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无垢人 发表于 2015-12-9 08:44:36 | 显示全部楼层
亲鸾大师《教行信证》】之五愿开示者,乃因法然门下,异端百出,行信之认定,纷议生故,为显示一愿建立之《选择集》之正意而着述也。
【亲鸾大师】之和语圣教,对行信关系,有从容不迫之点;至觉如上人而判明;依莲如上人而发挥。确立「信心正因、称名报恩、他力回向、平生业成、现生不退」之净宗独自教义,【念佛往生之意趣得以明朗】。

(亲鸾上人:依观经往生到懈慢国--边地疑城;依弥陀经修是“三生果遂”--并非今生往生)

二、观经往生
源信大师之《往生要集》引怀感禅师之释曰:
问:《菩萨处胎经》第二说:「西方去此阎浮提十二亿那由他,有懈慢界。乃至发意众生,欲生阿弥陀佛国者,深着懈慢国土,不能前进生阿弥陀佛国,亿千万众,时有一人,能生阿弥陀佛国。」云云以此经准,难可得生。
答:《群疑论》引善导和尚前文而释此难。又自助成云:此经下文言:何以故?皆由懈慢,执心不牢固。是知:【杂修之者,为执心不牢之人,故生懈慢国】也。若不杂修,专行此业,此即执心牢固,定生极乐国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无垢人 发表于 2015-12-9 08:45:20 | 显示全部楼层
三、弥陀经往生
「弥陀经往生」者:依「值诸德本」之誓愿,入「不果遂者」之真门,选善本德本之名号,搁万善诸行之少善。虽然,定散自力之行人,疑惑不可思议之佛智不信受,以如来尊号为自己善根,自己回向净土,仗果遂之誓。然虽称念不可思议之名号,犹疑不可称、不可说、不可思议之大悲誓愿。如来说:「其罪深重,系七宝牢狱,命五百岁之间,不能自在,不见三宝,不得供养。」然因称念如来尊号故,【生于胎宫】;依德号故,谓之「难思往生」。【因疑惑不可思议誓愿之罪,不言「难思议往生」】,应知。

植诸德本之愿文,大经言:设我得佛  十方众生  闻我名号  系念我国  植诸德本  至心回向  欲生我国  不果遂者  不取正觉

愿(二十愿)成就文,《大经》言:「其胎生者,所处宫殿,或百由旬,或五百由旬。各于其中,受诸快乐,如忉利天上,亦皆自然。尔时慈氏菩萨白佛言:世尊何因何缘,彼国人民,胎生化生?佛告慈氏:若有众生,以疑惑心,修诸功德,愿生彼国,不了佛智、不思议智、不可称智、大乘广智、无等无伦最上胜智,于此诸智,疑惑不信;然犹信罪福,修习善本,愿生其国。此诸众生,生彼宫殿,寿五百岁。常不见佛,不闻经法,不见菩萨声闻圣众,是故彼国土,谓之胎生。乃至弥勒当知,彼化生者,智慧胜故;其胎生者,皆无智慧。乃至佛告弥勒:譬如转纶圣王,有七宝牢狱,种种庄严,张设床帐,悬诸缯幡。若诸小王子,得罪于王,辄内彼狱中,系以金锁。乃至佛告弥勒:此诸众生,亦复如是,以疑惑佛智故,生彼胎宫。乃 至若此众生,识其本罪,深自悔责,求离彼处。乃至弥勒当知,其有菩萨,生疑惑者,为失大利。略抄

憬兴师云:由疑佛智,虽生彼国,而在边地,不被圣化事。若胎生宜之重舍。以是等真文,【谓之「难思往生」】,应知。

康元二年三月二日书写之
愚秃 【亲鸾】 八十五岁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无垢人 发表于 2015-12-9 08:45:43 | 显示全部楼层
亲鸾大师《尊号真像铭文》
一、《大经》第十八愿之文:至心信乐 「至心」即是「真实」。真实者,以如来誓愿之真实为至心也。烦恼具足之众生,本来无真实心,无清净心,浊恶邪见故。「信乐」者,如来本愿之真实,无二心,深信不疑,谓之信乐。此「至心信乐」即是发誓欲劝导十方众生,使其信乐我真实之誓愿,此谓之至心信乐。非凡夫【自力之心】。

【亲鸾大师《正信偈》】之文 愚秃释亲鸾《正信偈》文
本愿名号正定业  至心信乐愿为因  成等觉证大涅?  必至灭度愿成就 【如来所以兴出世  唯说弥陀本愿海】
五浊恶时群生海  应信如来如实言  能发一念喜爱心  不断烦恼得涅?凡圣逆谤齐回入  如众水入海一味
摄取心光常照护  已能虽破无明暗  贪爱嗔憎之云雾  常覆真实信心天  譬如日光覆云雾  云雾之下明无暗
获信见敬得大庆  即横超截五恶趣  本愿名号正定业  选择本愿之行也。
至心信乐愿为因  以弥陀如来回向之真实信心为阿耨菩提之因。

如来所以兴出世  唯说弥陀本愿海:诸佛出世之本怀,偏为演说愿海一乘之法。故《大经》说:「如来所以兴出于世,欲拯群萌,惠以真实之利(即第十八愿)」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无垢人 发表于 2015-12-9 08:46:07 | 显示全部楼层
《愿愿钞》觉如上人作《大无量寿经》(上卷)言:第十八愿 设我得佛 十方众生 至心信乐 欲生我国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 诽谤正法  此愿之意者:凡四十八愿虽广,【此愿独为生因】。今时造恶不善之凡机,更不可能有此至心信乐之念。然而,偶然发得欲往生之深信者,皆依法藏因中之强缘与正觉弥陀之智力,内熏密益,成一念归命之往益。故【至心信乐者,非凡夫自力之心,悉是佛心】也。

《本愿钞》觉如上人作《大无量寿经》(下卷)言:诸有众生 闻其名号 信心欢喜 乃至一念 至心回向 愿生彼国即得往生 住不退转
私云:任此经释之文,依黑谷之【法然上人及本愿寺之亲鸾大师】所相承,往生报土之他力不思议之信心,有善知识弘传教授,行者得闻,而如文所言,【起「一念欢喜」之念,往生立即决定】,亦言「住正定聚」之位,亦言「必至灭度」,亦言蒙「摄取不舍」之益。此时即凡夫自力之心尽时,故言心之终。故不待再度临终,【不仗来迎】;【信心决定时,往生亦决定故也】。【【凡来迎者,属诸行往生,非阿弥陀之本愿】】。故以闻本愿生起本末,不隔时、不隔日,【立即往生决定】。故【依闻而决定往生,经释共劝闻之一念】。故黑谷、本愿寺两上人之化导,符合经释之事,有文为证,甚明也,应知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无垢人 发表于 2015-12-9 08:46:27 | 显示全部楼层
法然上人(《选择集》、三心章)言:当知:生死之家,以疑为所止;涅槃之城,以信为能入。
本愿寺大师(《正信偈》)言:忆念弥陀佛本愿  自然即时入必定  唯能常称如来号  应报大悲弘誓恩
私云:此释之意者,依善知识闻弥陀佛之本愿,「忆念」者即时往生决定。「唯能常称」者:【知往生既已决定之后,称名报谢如来之恩德】,应知。
《显净土真实信文类》(亲鸾大师著)三曰:真实信心,必具名号,【名号未必具愿力信心】也。
私云:此文之意者:「真实信心,必具名号」者:从善知识之口闻本愿之生起时,被弥陀之心光所摄取,以摄取之力,自然称名号,此即【报谢佛恩之勤】。「名号未必具愿力信心也」者:欲以称名号,以此名号功力往生净土者,思以名号为我善根,以名号为我所造功德而倚仗之,由不仰如来他力之罪,不能生真实之报土。故释为「名号未必具愿力之信心也」,应知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无垢人 发表于 2015-12-9 08:46:56 | 显示全部楼层
亲鸾大师《教行信证大意》觉如上人  作
抑、闻高祖大师(亲鸾)真实相承之劝化,思欲汲其流之辈,必须入其正义之心肝。然而近代,令人慨叹,法义亦无领解,时而使用怪异之文句,强号实语,而污法流,岂非大不应该耶!此宜慎之。然本宗大师一义者,立「教行信证」一段之名目,以作一宗之规模,而开此宗。亲鸾大师造一部六卷之书,号《教行信证文类》,详明此宗之教相。然而此书甚为广博故,末代愚钝之下机,难辨其义趣,故一部六卷之书,简约之,拔出肝要,成为一卷,号为《净土文类聚钞》。应将此书,常清眼目,以明辨此宗之大纲。
所谓《教、行、信、证、真佛土、化身土》者,第一卷显真实之教;第二卷显真实之行,第三卷显真实之信;第四卷明真实之证;第五卷明真佛土;第六卷明化身土。
第一、真实教者:说弥陀如来因位果位之功德;教安养净土依报正报之庄严之教理也。即《大无量寿经》是也。虽总亘三经,别以《大经》为本。此即说弥陀之四十八愿,其中【以第十八愿为众生生因之愿】。明如来甚深之智慧海,说唯佛独明了之佛智故也。
第二、真实行者:前之教卷所明净土之行也,此即「南无阿弥陀佛」也,显于第十七诸佛咨嗟之愿。名号者:摄诸善法,具诸德本;众行之根本,万善之总体。行此者得西方之往生;信此者获无上之极证也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无垢人 发表于 2015-12-9 08:47:25 | 显示全部楼层
三、真实信者:前所显南无阿弥陀佛之妙行为真实报土之真因,信此之真实心也,第十八至心信乐愿之意也。此言选择回向之直心,亦号利他深广之信乐,释为光明摄取之一心,亦判为证大涅?之真因。必至真实报土者,依此一心也,应知。
第四、真实证者:依前之行信所得之果,所开之证也。此即酬报第十一必至灭度愿所得之妙悟。此言常乐、亦言涅?、亦言法身、亦言实相、亦言法性、亦言真如、亦言一如,皆是得此证悟之名也。诸圣道门等教理之意者:以此父母所生之身,欲在此土开甚深之证悟;今净土门之意者:乘弥陀之佛智,至法性之土,自然契此证悟也。此土得道与他土得生虽异,所得之证者,唯一无二。应知。
然虽谓往生,实是无生,此无生之理,至安养而证。指此位谓之真实之证也。
第五、真佛土者:真实之身土,即报佛、报土也。佛者:不可思议光如来;土者:无量光明土。此即酬报第十二、第十三之光明、寿命之愿所得之身土也。诸佛之本师者是此佛也;真实之报身者,即此体也。
第六、化身土者:化身、化土也。佛者:《观经》之真身观所说之身也;【土者:《菩萨处胎经》所说之懈慢界,又《大经》所说之疑城胎宫也】。【此即从第十九修诸功德愿所出】。然所依之教义中,有以《观经》真身观之佛为真实之报身者。和尚(善导)之释即明此意,和尚名之为真身观者,即显然也。故判此为化身者,非常途之教相也。为领解此理,应知《观经》之十三观为定散二善中之定善,彼定善之中所说之真身观故,彼就观门所见而显现之身故;若比对乘弘愿,信佛智之机所感见之身时,彼身者尚是方便之身,即指其六十万亿之身量,明其分限,以显示非真实身之义。依此,大师(亲鸾)判此身为化身;土者谓之懈慢界,亦言疑城胎宫,其意易知也。深信罪福,修习善本,不能决了不思议佛智,怀有疑惑之行者所生之处故,非真实报土,名此为化土。此大师独明之教相也,不可漫然形于口外。应详对彼一部之文相,以得本宗之深义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无垢人 发表于 2015-12-9 08:47:40 | 显示全部楼层
然此「教行信证真佛土化身土」之教相者,大师之己证,本宗之肝要也,【不可轻易对他人谈】也。

谨依《教行信证文类》意记之,盖依愿主之所望也。于时嘉历三岁戊辰十一月廿八日,今日者高祖大师迁化之忌辰也。短虑以之令拟报恩之勤;贤才披之莫加诽谤之词。谨言谨言,不可及外见者也。既为吾宗秘禀教趣;又恐他人造破法罪也。

亲鸾大师一流劝化之旨趣者,以「信心为本」也。-信心为本  何以故?【舍弃种种杂行】,一心归命弥陀者,以不可思议之愿力,从佛之处,使往生决定也。-信心之相  此「位」释为「一念发起,入正定之聚」(《净土论注》意)。-现生不退【此后之称名念佛者,如来使我往生决定之报尽佛恩之念佛】也,应知。

领解文  莲如上人作
抛舍种种杂行杂修自力之心,一心归命「救度我等今次后生一大事之阿弥陀佛」。-安心  【一念归命之时,应知往生一定,救度决定】。【此后之称名者,报谢佛恩之欢喜称念】也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五、法然上人批驳亲鸾邪说:“只要深信本愿,一念即生”与“恶人正机”

对于亲鸾上人自命为“法然门中五个得深人”之一的自吹,法然上人却批评亲鸾“滥称予之弟子”,不承认亲鸾“得法人”的身份:“但弟子虽多,【入室者仅七人也:所谓信空、证空、感西、圆亲、长尊、感圣、良清】也。”

法然上人批评亲栾上人的邪说:今世归念佛门人中,多有无智诳惑之辈,不知一宗废立,不闻一法名目;内无道心,外求名利;恣作妄语,迷乱男女;偏营渡世谋计,不顾来世恶报;奸弘一念之伪法,以文懈怠之过也;剩立无念之新义,犹废一称之小行。善根削迹,恶火增势;为受剎那五欲之乐,不畏永劫三途之苦。
乃示人云:【凭弥陀本愿者,设虽五逆勿惧焉,从所欲造之可也】;又不应着袈裟,只着俗服;又不应断淫肉。」呜呼是何言也!弘法大师释「异生羝羊心」云:「但念淫食,如彼羝羊。」此辈即其人也,亦是十住心中,三恶道心也,诚可悲哉! 如是之人,非止妨余教法,乃亦失念佛行。劝懈怠无惭之业,示舍戒还俗之仪;此即附佛法之外道,天魔党类,破灭佛法,过外道之外道;只恐痴闇之人,堕彼魔网也。
凡念佛行者,随分持戒,不造众恶,念念策励,四威仪不懈废;又不妨碍余教余行,总于佛法作恭敬心。
又近闻北越,有一邪人,大作妄语云:「法然上人日课七万遍念佛,只是外方便也;内有实义,人未知之。所谓实义者:【信知弥陀本愿,一念名号,则必往生极乐】;净土之业,乃于是满足焉。【一念即生,不劳多念,一念之外,何重称之】!又有究竟实义,只是信知本愿而已矣。
彼上人门人中,迟钝之人,未闻此义;利根之辈,仅有五人,得此深法,我即其一人也。此深法门,乃彼上人己心中之奥义,择器传之,所不容易授也。」
【如此邪说,一无有实】;虚诳之甚,虽不足论,今为疑者,自立誓词:「贫道平生所述心行之外,别有所秘之法门者,十方三宝,当垂知见;日别七万念佛,并空失其利益。」
停止言念佛门无有戒行,专劝淫酒食肉;【稀见守律仪者名杂行人,反说凭弥陀本愿者勿恐造恶】。

原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惟贤法师《佛教界应予重视的这一股潜流——“本愿法门”》一文中曾提到:“有两个自称九华山的中青年出家人,在各城市宣传日本佛教,其中一个能说会道的称‘【圣苏师父】’,利用人们对九华山佛地的崇拜、对九华山僧人的尊敬,找关系帮他们拉场子宣讲,使阅历不深的在家善信、不守戒律的出家人欢喜。今年春节期间,【圣苏】等二僧陪同一位台湾尼姑又下山宣讲。从宣城到芜湖作一天宣讲、一天讨论,【事后受到市政协、宗教局责问】。”
在《本愿决疑——信愿法师回复净宗法师之信函》文中,信愿法师多次提到过《本愿念佛讲话》一书,该书作者就是释圣苏,即早期与信愿法师辩论、后来改名的净宗法师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cijun3977 发表于 2015-12-9 15:08:32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1# patricia


  慧净、净宗法师虽打着善导流旗号,但终究承认在弘扬本愿法门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vzl123 发表于 2015-12-9 16:39:26 | 显示全部楼层
慧净法师,自称专依净土宗善导祖师,是所谓现代“善导流”的创始人,其理论主要依日本法然上人、完全依日本净土真宗(即本愿法门)亲栾上人等的著作,歪解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(尤其是《观经疏》),以期达到弘扬本愿法门的实际目的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vzl123 发表于 2015-12-9 16:41:33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愿法门不强调戒律、不要求发菩提心,对于后期日本佛教寺院的戒律废驰有很坏的影响。其基本理论单纯强调他力,【多与经论不符】,如任其理论流传佛教界,【对正法住世将起到破坏性的影响】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王亚红 发表于 2015-12-9 21:51:28 | 显示全部楼层
慧净、净宗法师虽打着善导流旗号,但终究承认在弘扬本愿法门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ljztzf 发表于 2015-12-10 16:23:03 | 显示全部楼层
法然上人的理论已经偏离了善导大师,中国佛教复兴之父杨仁山在《评选择本愿念佛集》中说:“见得此集与经意不合处颇多”。法然上人的弟子亲栾创立的净土真宗更与善导大师南辕北辙。善导大师的思想是“恶人尚且往生,何况善人”,到了净土真宗就成了“善人尚且往生,何况恶人”的“恶人正机说”!故杨仁山在《评真宗教旨》中说“觉与经意不合处颇多”,批评他们的教理“暗藏灭法之机”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净音 发表于 2015-12-10 22:16:06 | 显示全部楼层
中国佛教协会会刊《法音》杂志在《警惕本愿法门对净土宗的危害及误导》一文中警告:“本愿念佛法门,又称【净土真宗】,起源于日本,大约对应中国的晚唐宋初时期,由日本亲鸾上人创立。。。本愿法门不强调戒律、不要求发菩提心,对于后期日本佛教寺院的戒律废驰有很坏的影响。其基本理论单纯强调他力,【多与经论不符】,如任其理论流传佛教界,【对正法住世将起到破坏性的影响】。。。本愿思想作为一种特殊历史条件下出现的、理论基础不圆融、事相易出很多流弊的特殊方便,在汉地的传播是不值得提倡的。”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灵馨荟萃

GMT+8, 2025-10-6 20:35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