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楼主: patricia

慧净、净宗法师虽打着善导流旗号,但终究承认在弘扬本愿法门 (2014-09-15 12:30:28)

[复制链接]
白水 发表于 2015-12-7 14:14:58 | 显示全部楼层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刘吉新 发表于 2015-12-7 17:16:27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1# patricia


    慧净法师,自称专依净土宗善导祖师,是所谓现代“善导流”的创始人,其理论主要依日本法然上人、完全依日本净土真宗(即本愿法门)亲栾上人等的著作,歪解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(尤其是《观经疏》),以期达到弘扬本愿法门的实际目的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刘吉新 发表于 2015-12-7 17:17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1# patricia


    净宗法师,1996年皈依慧净法师,追随慧净专弘本愿法门,于2000年被其师傅、原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仁德老和尚逐出山门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alfan 发表于 2015-12-7 17:37:45 | 显示全部楼层
故此,就连法然上人也斥责亲鸾为“附佛法之外道,天魔党类,破灭佛法,过外道之外道”,并警告信众:“慎勿从邪说也。”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陈水明 发表于 2015-12-8 10:04:53 | 显示全部楼层
慧净、净宗法师虽打着善导流旗号,但终究承认在弘扬本愿法门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陈水明 发表于 2015-12-8 10:06:35 | 显示全部楼层
净宗法师,1996年皈依慧净法师,追随慧净专弘本愿法门,于2000年被其师傅、原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仁德老和尚逐出山门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小米乐 发表于 2015-12-8 14:11:30 | 显示全部楼层
2、净宗法师是慧净法师的皈依弟子,自然更是如此。

净宗法师《阿弥陀经略讲》: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,专修、专弘净土法门,是净土宗的集大成者,是中外共同敬仰的大祖师,是能够楷定古今的大祖师,是【净土宗最纯正的法脉】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无垢人 发表于 2015-12-9 08:37:32 | 显示全部楼层
慧净、净宗法师虽打着善导流旗号,但终究承认在弘扬本愿法门 (2014-09-15 12:30:28)
慧净、净宗法师虽打着善导流旗号,但终究承认在弘扬本愿法门 (2014-09-15 12:30:28)
转载

标签: 佛学         分类: 净土宗

慧净、净宗法师虽打着善导流旗号,但终究承认在弘扬本愿法门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9ebd58050102v0s1.htmlhttp://tieba.baidu.com/p/3295902818

一、慧净、净宗法师打着“善导流”旗号:实为弘扬日本本愿法门(净土真宗)

慧净法师,自称专依净土宗善导祖师,是所谓现代“善导流”的创始人,其理论主要依日本法然上人、完全依日本净土真宗(即本愿法门)亲栾上人等的著作,歪解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(尤其是《观经疏》),以期达到弘扬本愿法门的实际目的。

净宗法师,1996年皈依慧净法师,追随慧净专弘本愿法门,于2000年被其师傅、原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仁德老和尚逐出山门。

法然上人的理论已经偏离了善导大师,中国佛教复兴之父杨仁山在《评选择本愿念佛集》中说:“见得此集与经意不合处颇多”。法然上人的弟子亲栾创立的净土真宗更与善导大师南辕北辙。善导大师的思想是“恶人尚且往生,何况善人”,到了净土真宗就成了“善人尚且往生,何况恶人”的“恶人正机说”!故杨仁山在《评真宗教旨》中说“觉与经意不合处颇多”,批评他们的教理“暗藏灭法之机”!

中国佛教协会会刊《法音》杂志在《警惕本愿法门对净土宗的危害及误导》一文中警告:“本愿念佛法门,又称【净土真宗】,起源于日本,大约对应中国的晚唐宋初时期,由日本亲鸾上人创立。。。本愿法门不强调戒律、不要求发菩提心,对于后期日本佛教寺院的戒律废驰有很坏的影响。其基本理论单纯强调他力,【多与经论不符】,如任其理论流传佛教界,【对正法住世将起到破坏性的影响】。。。本愿思想作为一种特殊历史条件下出现的、理论基础不圆融、事相易出很多流弊的特殊方便,在汉地的传播是不值得提倡的。”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无垢人 发表于 2015-12-9 08:38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《法音》杂志一文中提到的本愿法门“由于本愿,只要具信,皆得往生,不必精进念佛,念佛只是报恩之举”与“恶人正机”等观点,虽说都源自于法然上人,但本愿法门已经偏离了法然的教理,最后发展到完全与善导大师南辕北辙的程度。故此,就连法然上人也斥责亲鸾为“附佛法之外道,天魔党类,破灭佛法,过外道之外道”,并警告信众:“慎勿从邪说也。”

法然批驳亲鸾邪说(只要深信本愿,一念即生与恶人正机说)的内容在本文最后一段。

然而时至今日,这些连法然上人都斥责过的邪说还被(打着“善导流”旗号的)慧净、净宗法师所秉承。从此可以看出,慧净、净宗法师并不像他们所声称的那样,是完全依止法然上人。

慧净法师《善导大师要义》:“不知《观经》的目的是在显彰弥陀本愿,【恶人正机】...所谓“弥陀本愿,恶人正机”...【本愿法门是恶人正机】,他力信行,报土往生。亦即极恶最下之人,依极善最上之法,生极高最妙之土。”

慧净的弟子信愿法师:【弥陀的救度乃恶人正机】
“最后第四点,弥陀的救度乃恶人正机。我们了解恶人的道理,我们现在来看阿弥陀佛的救度,是以什么样的众生为正机?恶人正机。《叹异钞》言:烦恼具足之我等,任何修行皆不能离生死。弥陀哀愍,发愿之本意,在于恶人成佛故,归信他力之恶人,最是往生之正因也。《叹异钞》是【亲鸾大师】所说的。亲鸾大师往生之后,他的授业弟子唯圆法师记述起来的。亲鸾大师往生之后,当时教界本愿念佛的行者,有人错会亲鸾大师所开示的道理,因此他的授业弟子唯圆法师,将亲鸾所开示的把它记述起来,就是这部《叹异钞》,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国非常广远的一部著作。《叹异钞》说:烦恼具足的我等,任何修行皆不能离生死。阿弥陀佛慈悲哀愍,【发愿的本意,在于救度恶人往生西方成佛】。阿弥陀佛慈悲吗?太慈悲了,我们实在要跟阿弥陀佛赞叹一下(掌声)。
归信他力之【恶人,最是往生之正因】”,我们只要一心归命阿弥陀佛的名号救度,我们纵然内心有贪、瞋、痴,是一个恶人,但是我们绝对能往生。”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无垢人 发表于 2015-12-9 08:39:36 | 显示全部楼层
二、慧净、净宗法师的宣传策略

1、两位法师并非是明目张胆地弘扬本愿法门,而是打着所谓“善导流”旗号,进行曲线救国,其宣传策略是:首先在净土祖师中抬高善导大师,声称善导大师净土思想“最纯正”,其他祖师教理“夹杂、不纯正”;其次声称日本法然上人对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解释的“最权威”;继而因亲鸾是继承法然上人的思想,故最后又把净土真宗(本愿法门)祖师亲鸾的著作吹嘘为净土宗的“顶端”教理,声称如不掌握亲鸾思想,就会“失往生之大利”。

慧净法师《法然上人全集序》:“【净土法门以善导大师之弥陀本愿思想最为纯正】,而忠诚虔敬专一无二的传此思想,加以纯粹不杂、简明精要、踏实稳健的开展,令人如日朗照、心开意解、欢喜信受的奉行者,即是法然上人。故此《法然上人全集》,是净土教理的精华,他力行人的龟镜;篇篇直指弥陀肝心,句句显露救度本怀。

善导大师与法然上人,同是弥陀势至应化,同是现生证入三昧,同是才学智慧高迈;同以净土法门为专宗,同以弥陀本愿为根源;故其净土思想,是净宗正脉、净宗标准。若后之学者、善知识,或任何人,其著书立论,与此二祖相背,则弃而不依;因为此之学者、善知识等,仍是凡夫,【未证三昧】,智行未具,其所言论,【若不全依祖师(善导、法然)】,则难免所谓「别解别行」,而别立新义,是故不可依循。”

慧净法师在其《净土三经往生文类》(亲鸾大师著 慧净法师译)》一书中对本愿法门(净土真宗)教理及亲鸾“大师、圣人”更是吹嘘得比法然上人更高。

《净土三经往生文类》:“净宗以「净土三经」为中心,【亲鸾大师所承接三国七祖论释之《教行信证》】六卷为大成。因此经卷相承,师业口传是生命。净土三经之经意,若非大开圆悟之释尊则不能说;若非入正定聚之菩萨则不能知。三经是依天亲菩萨之《净土论》为解释之指南,《净土论》又以昙鸾大师之《净土论注》而更加显明。欲知《观无量寿经》,则以善导大师之《观经四帖疏》为镜;欲知净土门全体之意义,则有道绰禅师之《安乐集》、【源信大师之《往生要集》、法然上人之《选择集》】。【通达此等经论释之后,必须拜读《教行信证》(亲鸾著)】。思惟早晚课诵之【《正信偈》(亲鸾著)】、经赞等文意,并请善知识开示其意义。理明信深,【若不学无知,则失往生之大利】。”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无垢人 发表于 2015-12-9 08:40:12 | 显示全部楼层
2、净宗法师是慧净法师的皈依弟子,自然更是如此。

净宗法师《阿弥陀经略讲》: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,专修、专弘净土法门,是净土宗的集大成者,是中外共同敬仰的大祖师,是能够楷定古今的大祖师,是【净土宗最纯正的法脉】。

净宗法师《印光大师法语略讲》:我们中国净土宗,有十三位祖师。这十三位祖师,是后人根据他们当时弘扬净土的影响大小而认定的,从法脉传承上来说,是有些差别的,而公认善导大师的念佛思想是【中国净土宗的正脉】。。。我们净土门,依善导大师的正释、楷定古今的教说,决定不会有偏差。你要【离开了善导大师,决定不纯净】,决定有掺杂,决定利益不殊胜,决定有人不能成就。。。【净土宗所传承的就是阿弥陀佛的本愿】。善导大师围绕阿弥陀佛本愿展开念佛思想;龙树菩萨围绕阿弥陀佛本愿展开念佛思想,从龙树到天亲、到昙鸾、到道绰、到善导,法义是一味的,一脉相承,这个叫传承。你没有得到法的精神实质,不能叫传承。

《净宗法师文章--信函》:弘扬净土人师虽多,当专依善导和尚;【若以善导与余师相提并论,是亦不知法门也】。其余且不论,只善导和尚判要弘二门、立正杂二行,便将诸师所说统统摄尽,何有一人能出其外?更遑论高出其上。诸师所说无论如何高深玄妙,总在定散二善之方便要门,回向求生耳;独善导和尚立于本愿(弘愿),全依佛力,全体是果地法门故。其所说念佛非定非散,乃是「乘佛本愿,一向专称」之本愿念佛。【后之弘念佛者,敢有一点偏离善导和尚所立之轨道,决定不纯矣】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无垢人 发表于 2015-12-9 08:41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净宗法师刚开始很明智,只是打着“善导流”旗号,却死活不承认自己在弘扬本愿法门----《净宗法师:听到有人批评「本愿法门」怎么办?》:“我们也不用「本愿法门」这个名称,我们也不是那么去做的。”

净宗法师在最初跟随慧净法师学习时,并不是完全依止其教理的。他曾与同样皈依慧净法师的信愿法师辩论净土真宗法义。信愿法师,1997年依止慧净法师剃度,公开弘扬净土真宗(本愿法门)教理。

《本愿决疑——信愿法师回复净宗法师之信函》一文说明,最初净宗法师是深受本愿法门影响的,被信愿法师视为“自家人”。

上净下宗仁者法鉴:以仁者(指净宗法师)为例,初入净土法门,既知称名必生,何以会在一九九六年【致李胜雄居士书】言:‘从各种他见异解、重重包围、重负难堪,乃至精疲力竭的状态下,忽闻【本愿法门】,当下获得大自在安稳,深心决定。仁者书此信函之缘由、动机、目的,乃至用辞表意,居心所在,信愿了然于胸,一清二楚,故奉读后,心中感慨万千,不禁掩卷叹息,【本愿法门】已然内忧外患,【自家人】又如此相讦。

在《本愿决疑——信愿法师回复净宗法师之信函》中,我们可以看到,最初净宗法师是反对法然上人及净土真宗(本愿法门)“弥陀第二十愿不是今生往生”错误观点的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无垢人 发表于 2015-12-9 08:41:52 | 显示全部楼层
信愿法师根据法然上人的观点,坚持“第二十愿的植诸德本指疑心、自力心念佛,不是今生往生,而是‘三生果遂’”。

原文在《本愿决疑—信愿法师回复净宗法师之信函》:
“四十七、仁者(即净宗法师)言:次祖承中,‘法然上人以此愿偏约念佛立三生果遂之义’,【未见原据】。”

后来,随着本愿法门近年来在国内的影响日益扩大,净宗法师也彻底改变了观点,与本愿法门同流合污。


净宗法师《念佛问答》:《无量寿经》第二十愿: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,闻我名号,系念我国,植诸德本,至心回向,欲生我国。不果遂者,不取正觉。果,是结果;遂,是达成。果遂:即最后结果,达成当初愿望。在此,是指最终达成往生。由此可知,【并不是「此生命终,即得往生」的一类】。

第二十愿,为【不论念佛】还是诸行,【此生命终,未能即得往生】之人,誓其来生必定往生之愿,又称「顺后往生愿」,此生命终虽【未即得往生,隔后一生即得往生】故。

关于果遂往生的时间,又有不同的说法。一说:极大迟不出三生,必定往生。依此第二十愿名为「三生果遂愿」。一说:未必尽在三生,三生果遂就胜而言,不妨四生以后得往生者。依此第二十愿名为「系念果遂愿」。【法然上人意,取三生果遂】。

问  答
一、问:依何得知第二十愿为【当世未得往生】者誓其来世往生之愿?
    答:据愿文。「果遂」二字意明显故,若是当世往生可誓「若不生者」。又,愿文先说「系念我国」,下说「欲生我国」,若只是当生一世得往生者,则「系念我国」与「欲生我国」意有重累。故知一生「系念我国」,然未得生,再一生更发三心,言「至心回向欲生」,第三生终得果遂。


《净宗法师文章--信函》:“善导和尚《观经疏》之结论言:「上来虽说定散二门之益;望佛本愿,意在众生,一向专称弥陀佛名。」此即【本愿法门】之归宗结顶之处,【本愿法门】之脊梁顶柱也...净土宗【本愿法门】,一向专称以为宗旨,余者所不论也....【本愿法门】者:印度、中国、日本三国菩萨、祖师、善知识弘扬弥陀本愿教说之总汇,而特以善导和尚「一向专称」为宗旨。”

不但如此,净宗法师更把其导师慧净法师吹嘘为“人天第一眼目,净宗第一导师”!

《净宗法师文章--信函》:“现代台湾净土宗【慧净法师,人天第一眼目,净宗第一导师】,独承千年孤脉,广汲三国源流,编译诸多宝典,遂得恢扩法门宏基,大张本愿教网,普利一切群萌。机浅之辈,闻本愿音声,如彼野干闻狮子吼,心惊胆怖,抱头鼠窜,宜其然也。然放肆恶口之人,自取丧亡,障他慧命,实可哀愍而悲痛...我等专依善导和尚之释所学之【本愿法门】者...”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无垢人 发表于 2015-12-9 08:42:55 | 显示全部楼层
三、慧净法师则心地坦荡,毫不避讳,早就公开声称自己弘扬的就是“本愿法门”。

慧净法师《净土释疑(一)》
信受【本愿法门】,就是专称弥陀名号,不必坐禅、不必观想、不必修密。
有记载信心过程的就是法然上人。法然上人说他一直到四十三岁才得到【本愿法门】──念佛的信心。
但是【本愿法门】不是作这样解释的,始终是建立在「指方立相」上,极乐世界有方位,「从是西方……」即是方位;阿弥陀佛有形像,唯指西方阿弥陀佛,所以称为指方立相。
因为刚刚讲过【本愿法门】是大乘的法门,往生之后就会到十方世界度众生,到十方世界就叫入生死园、烦恼林,不是现在的事。
它是一只马,你给他讲【本愿法门】,他虽然没有反应,也不会念佛,可是,它已经得到弥陀光明的加被了,往生极乐世界去了。
本愿法门,还是在因果里面。
所以学【本愿法门】,本来就是立基于罪恶观上,晓得有善恶报应,所以会对恶谨慎。
「同发菩提心」:菩提心,愿往生净土的心是【本愿法门】的菩提心。这个法门不必另外再去发菩提心,愿生极乐,体悟弥陀救度,这个菩提心就在里面。
【本愿法门】是讲报土,极乐世界是报土。
所以,我们如果放生的话,还是给他讲说【本愿法门】,然后就念佛,让牠能够一入耳根永成道种。
【我们学习本愿法门的】,是不可以依赖陀罗尼被的。真正的陀罗尼被就是为他讲说本愿法门.
所以,【本愿法门】虽然不强调六度万行,只强调一向称名,可是六度万行就会在懂得一向称名的人的内心中自然流露出来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无垢人 发表于 2015-12-9 08:43:38 | 显示全部楼层
如果这一个人一辈子都没有佛缘,既不学其它法门,也没领受本愿救度的法门,甚至不但一辈子没有佛缘,而且造了很多的罪业,甚至无恶不作、无作不恶,到临终即将断气了,才遇到善知识给他讲解【本愿法门】;或者是因为一生造恶多端,所以临终的时候,地狱之火已经燃烧过来了,他才恐惧,这个时候遇到善知识开示弥陀的本愿救度,他当下信受便往生了,这就是临终之机。
我们这个【本愿法门】,一旦信受弥陀的救度之后,莲花就会一直永远那样茂盛,至于你每一天念多念少,它都一样的,因为不是我们念多它就茂盛,念少它就枯萎,那样的话,都是靠我们的力量,不是靠弥陀的力量。
所以早晚可以通通念佛,其它时间再去看《无量寿经》,或者看阐述【本愿法门】的著作。这个解释第一点。
【本愿法门】是点铁成金的法门。
【本愿法门】是现在获得弥陀的救度了,临终即使病痛,念不出佛来,甚至昏迷,但是永远在弥陀的救度里面,在弥陀的光明摄取当中。
唯有【本愿法门】才是我们业障深重、烦恼强盛的众生今世可学得来、所拥有的,同时是八万四千法门当中最高的法门,所以本愿法门是一个「圆顿」的法门。这一个法具足一切功德就是「圆」;当下信受、当下修,当下能够得到那一个果位的就是「顿」,这就是「圆顿」。而且下手容易成就很高、万修万人去的,就是这一个本愿法门。
慧净法师对【净土真宗】觉如上人《安心决定钞》于序文盛赞:‘此钞湛满读不厌足,汲亦无尽之法味,将绝对他力之信心精髓,发挥到极点,可谓净土教最高级的法语之一。’
《慧净法师:文集一》:“此【本愿法门】,印度者龙树、天亲,特为立论阐扬。”
《慧净法师讲演集》:“【我们这个本愿法门】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法门。”
“称名念佛为什么是正定业呢?只有一个原因,就是顺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,所以【我们这个法门就叫做「本愿法门」】,我们的念佛就是「本愿称名」,除了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以外的就通通不是正定业,通通不是本愿之行。”
慧净法师《善导大师要义》:“【本愿法门是恶人正机】,他力信行,报土往生。亦即极恶最下之人,依极善最上之法,生极高最妙之土。”
慧净法师《唐朝高僧善导大师》:“【本愿法门】,不论善恶,皆得往生。”
慧净法师《法然上人全集序》:“法然上人的思想与行谊,完全崇敬、倾倒、依循于善导大师,所谓「偏依善导一师」。其教化一向简要浅显,摒弃复杂深奥,真正合乎【本愿法门】之「易行」与「安乐」之原则。”
故知【本愿法门】,如阿弥陀佛之本愿所言:「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」
【本愿法门】极其简易平常,不可好多、好杂、好深、好玄、好难,或寻奇觅巧,欲与人不同;此则如羊走迷,必入歧途,遭受蒙骗,将再度沉沦,不得往生,因为这些皆非【往生之因】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四、慧净法师对本愿法门(净土真宗)教理及亲鸾上人等的吹捧

《净土三经往生文类》(亲鸾大师著  慧净法师译)一书中对本愿法门(净土真宗)教理及亲鸾上人等极尽吹捧之能事:

【亲鸾大师】曰:「摄取不舍,故名阿弥陀」。因愿果号,其揆一也。

净宗是信佛说,佛说即是释尊在《无量寿经》中所说之「本愿成就文」。成就文是释尊解释阿弥陀佛所誓之第十八愿。
(一)净宗以「净土三经」为中心,【亲鸾大师所承接三国七祖论释之《教行信证》】六卷为大成。因此经卷相承,师业口传是生命。净土三经之经意,若非大开圆悟之释尊则不能说;【若非入正定聚之菩萨则不能知】。三经是依天亲菩萨之《净土论》为解释之指南,《净土论》又以昙鸾大师之《净土论注》而更加显明。欲知《观无量寿经》,则以善导大师之《观经四帖疏》为镜;欲知净土门全体之意义,则有道绰禅师之《安乐集》、源信大师之《往生要集》、法然上人之《选择集》。【【通达此等经论释之后,必须拜读《教行信证》】】。思惟早晚课诵之【《正信偈》(亲鸾著)】、经赞等文意,并请善知识开示其意义。理明信深,若不学无知,则失往生之大利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灵馨荟萃

GMT+8, 2025-10-6 20:33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