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楼主: patricia

佛学宝典《大藏经》简介

  [复制链接]
无垢人 发表于 2016-1-17 17:05:51 | 显示全部楼层
日本天海本大藏经世简称天海藏或宽永寺藏、东睿山藏。日本僧正天海受德川家光之请,于日本明天皇宽永十四年(1637)至后光明天皇庆安元年(1648)在江户宽永寺开雕,先后历十二年始成。全是活字板,板式大体仍仿思溪藏。装璜是梵夹式。全藏665函,1453部,6323卷。 日本黄檗山大藏经世简称铁眼藏或黄檗藏。是铁眼道光禅师于日本宇治黄檗山自灵元天皇宽文九年(1669)至天和元年(1681)所刻。全藏凡1618部, 7334卷。初在黄檗山创刻,隐元禅师请于寺内建筑宝藏院,为贮经板之所,别于京都置印房,从事刻工,广募有缘。时值饥馑,以所募财救济贫民,重更新劝募,先后叁次,方始达成。今板存万福寺。此藏是复刻明万历嘉兴方册藏而有所增补,行式完全相同,因此错误脱落亦仍其旧。京都法然院忍微曾于宝永叁年(1706)至七年,历时五载,用高丽藏叁次复勘。又越前之顺艺亦于文政九年(1828)至天保七年(1836),经时十一载,亦叁次用高丽藏校勘之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无垢人 发表于 2016-1-17 17:06:08 | 显示全部楼层
日本弘教书院大藏经此简称缩刷藏经或弘教藏。是日本明治十二年(1880)至十八年(1885)用铅字排印。以增上寺所藏高丽藏为底本,与宋、元、明藏校勘,标注其异同,加以句读,并互补遗缺。全藏40函1916部,8534卷。校勘尚称精审,可为研究之助。

   日本藏经书院大藏经此藏简称卍字藏,是日本明治叁十五年(1902)至叁十八年(1905)日本京都藏经院铅印,凡有36函,1622部,6992卷,原本是日僧忍微所校日本黄檗藏,加以训点;铅字较弘教藏为大。书成未久,藏经书院不戒于火,存书被毁,因此流传不多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无垢人 发表于 2016-1-17 17:06:22 | 显示全部楼层
日本藏经书院续藏经又称卍字续藏,共150函。是藏经书院于铅印黄檗藏完成之后,为纪念日俄战争阵亡将士,于日本明治叁十八年(1905)至大正元年(1912)印行。内分一编、二编、二编乙共叁编。总有十门:印度撰述有经、律、论、密经仪轨四部;支那撰述有大小乘释经、大小乘释律、大小乘释论、诸宗着述、礼忏、史传六部。收集约九百五十余人之着作,为书1756部,7144卷。支那撰述中,多是南北朝以至隋唐以来各宗名着而汉地久佚之本。但印行未久,藏经书院不戒于火,存书悉成灰烬,因此流传甚少。商务印书馆曾用原本影印,再次流通。

   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简称大正藏。是日本高楠顺次郎与渡边海旭同发起,成立大正新修大藏经刊行会主持其事,自日本大正十叁年(1924)至昭和九年(1934)完成。初次出版55函、为印度与支那撰述,即是正藏全部及选收藏经书院续藏经中一部分要籍。后又续出45函,其中日本着述30函、图像12函、目录3函。总成100函。前55函中分为阿含、本缘、般若、法华、华严、宝积、涅槃、大集、经集、密教、律、释经论、毗昙、中观、喻伽、论集、经疏、律疏、论疏、诸宗、史传、事汇、外教、目录等部。后30函中分续经疏、续律疏、续论疏、续诸宗、悉昙、古逸、疑似等部。总有3493部,13520卷。敦煌经卷古逸之本亦多收录。图像之中尤多名作。所惜者错字错句颇多,收续藏经中名着亦不完备,分类方法尚欠斟酌,此其缺点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jingjing39 发表于 2016-1-20 10:13:59 | 显示全部楼层
日本藏经书院续藏经又称卍字续藏,共150函。是藏经书院于铅印黄檗藏完成之后,为纪念日俄战争阵亡将士,于日本明治叁十八年(1905)至大正元年(1912)印行。内分一编、二编、二编乙共叁编。总有十门:印度撰述有经、律、论、密经仪轨四部;支那撰述有大小乘释经、大小乘释律、大小乘释论、诸宗着述、礼忏、史传六部。收集约九百五十余人之着作,为书1756部,7144卷。支那撰述中,多是南北朝以至隋唐以来各宗名着而汉地久佚之本。但印行未久,藏经书院不戒于火,存书悉成灰烬,因此流传甚少。商务印书馆曾用原本影印,再次流通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jingjing39 发表于 2016-1-20 10:22:25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jingjing39 发表于 2016-1-20 13:50:04 | 显示全部楼层
原刻高丽官板大藏经。其开雕年代传说不一,一般认为高丽显宗时所刻,《大觉国师文集》卷一五所载《诸宗教藏雕印疏文》有云:「显宗雕五千轴之秘藏」。蔡忠顺撰《玄化寺碑阴文》亦云:显宗十一年(1020)顷,雕刻《大般若》、《华严》、《金光明》及《妙法莲华》四部大乘经。又《东国李柏国文集)卷七有重雕板,时之《大藏刻板君臣祈告文》称,显宗二年(1010)契丹兵来袭,为借佛力以攘斥之,开雕大藏经。嗣后经德宗、靖宗二代,以迄文宗末年方始完成,其板式即是复刻宋开宝藏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灵花儿 发表于 2016-1-21 20:34:44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1# patricia
大藏经,是将一切佛教典籍汇集起来编成的一部全集。起初叫作“一切经”,后来定名为“大藏经”,“藏”有“保藏”的意思。因其内容十分广泛,故称“大藏经”,又称“藏经”。其内容主要由经、律、论叁部分组成,又称为“叁藏经”,分别称为经藏、律藏和论藏。“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金刚学华 发表于 2016-1-22 08:48:29 | 显示全部楼层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libaohua1950 发表于 2016-1-23 11:41:09 | 显示全部楼层
大藏经,是将一切佛教典籍汇集起来编成的一部全集。起初叫作“一切经”,后来定名为“大藏经”,“藏”有“保藏”的意思。因其内容十分广泛,故称“大藏经”,又称“藏经”。其内容主要由经、律、论叁部分组成,又称为“叁藏经”,分别称为经藏、律藏和论藏。“经”是佛教为指导弟子修行所说的理论;“律”是佛教为信徒制定的日常生活所应遵守的规则;“论”是佛教弟子们为阐明经的理论的着述。此外还包括印度、中国的其他有关佛教史、佛教理论研究的专着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默默无闻 发表于 2016-1-23 12:55:16 | 显示全部楼层
大藏经,是将一切佛教典籍汇集起来编成的一部全集。起初叫作“一切经”,后来定名为“大藏经”,“藏”有“保藏”的意思。因其内容十分广泛,故称“大藏经”,又称“藏经”。其内容主要由经、律、论叁部分组成,又称为“叁藏经”,分别称为经藏、律藏和论藏。“经”是佛教为指导弟子修行所说的理论;“律”是佛教为信徒制定的日常生活所应遵守的规则;“论”是佛教弟子们为阐明经的理论的着述。此外还包括印度、中国的其他有关佛教史、佛教理论研究的专着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默默无闻 发表于 2016-1-23 12:58:57 | 显示全部楼层
在佛教东传两千年间,其经典经过历代的翻译、流通,数量日益增多,但最后汇集、编纂成“藏”的却屈指可数,国内可考的不过十余次(宋及辽金八次、元二次、明四次、清一次);国外可考的,高丽叁次,日本七次。我国第一部刻本汉文大藏经《开宝藏》,是公元971年宋开宝四年刻本。此后,历宋、辽、金、元、明、清几个朝代,一千年间先后有各种官刻、私刻版本二十余种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远尘 发表于 2016-1-23 13:52:27 | 显示全部楼层
在佛教典籍的翻译过程中,佛教中大量的思想概念已经转换为中国人能够领会的语言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ljztzf 发表于 2016-1-24 07:00:49 | 显示全部楼层
佛学宝典《大藏经》简介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清净无我 发表于 2016-1-25 18:31:17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1# patricia

大藏经,是将一切佛教典籍汇集起来编成的一部全集。起初叫作“一切经”,后来定名为“大藏经”,“藏”有“保藏”的意思。因其内容十分广泛,故称“大藏经”,又称“藏经”。其内容主要由经、律、论叁部分组成,又称为“叁藏经”,分别称为经藏、律藏和论藏。“经”是佛教为指导弟子修行所说的理论;“律”是佛教为信徒制定的日常生活所应遵守的规则;“论”是佛教弟子们为阐明经的理论的着述。此外还包括印度、中国的其他有关佛教史、佛教理论研究的专着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清净无我 发表于 2016-1-25 18:35:31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1# patricia

在佛教典籍的翻译过程中,佛教中大量的思想概念已经转换为中国人能够领会的语言,创造出大量沿用至今的词汇,诸如“世界、宇宙、教师、真理、实际、坚持”等。其中作为汉文音韵学的四声,已成为今天普通话的重要标准。另外,对于汉字印刷字体的演变和最终确立,历代《大藏经》的刊刻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第一部《大藏经》是由赵匡胤倡导完成的,以其年号命名为《开宝藏》,它的刊印开创了中国大型典籍汇编的先河。在汉文大藏经的影响下,后来又有藏文、蒙文、满文版的《大藏经》的刊印。日本和朝鲜半岛也开始刊印他们的《大藏经》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灵馨荟萃

GMT+8, 2025-10-7 05:50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